智能模糊搜索
僅搜索標題
分類:行業(yè)熱點 > 大氣防治 發(fā)布時間:2018年3月26日 15:22 作者: 來源:IFCE 文章來源:北極星固廢網
3月16日上午,國際中國環(huán)境基金會 (IFCE)會長何平博士在昆山杜克大學講課, 分析2017年中國大氣治理政策和霧霾治理措施。會上,談及大氣污染是目前中國非常嚴重的環(huán)境問題,霧霾現象十分普遍。2017年是三年大氣治理收官之年,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推出嚴厲措施,采取一系列行動,使霧霾得到減輕。但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,能否持續(xù),是否擊中霧霾的要害等,仍然值得討論。
何平博士評點了2017年采取的主要治霾措施, 包括擴大超凈排放范圍, 治理散亂污,環(huán)境督察,關?;蝈e峰生產,煤改氣,治理“有色煙羽”等,認為提升排放標準,推廣超凈排放,治理散亂污,關停特別污染,治理無望的工廠,以及由中央直接派出的環(huán)境督察,確保政策落實等,取得積極作用。關?;蝈e峰生產代價太大,鋼廠高爐一開一關,損失就是上億,這種措施只能理解為臨時措施,不可持續(xù)?!懊焊臍狻泵黠@操之過激,需要放緩。真正直接對準霧霾發(fā)力的措施是治理“有色煙羽”, 目前還只在浙江,上海, 天津,唐山等部分地區(qū)開展。
何平博士還闡述了為何“有色煙羽”治理是霧霾治理的關鍵。 所謂“有色煙羽”是目前大部分燃煤電廠, 鋼廠, 供熱鍋爐等經過濕法脫硫后排放出來的白色濕煙氣,濕煙氣里含有天量的細煤灰、硫酸銨、硝酸銨、硫酸鈣、硝酸鈣等超細顆粒等,在空氣中直接變成PM 2.5。這些濕煙氣在靜穩(wěn)空氣中,進一步吸附工廠和汽車排放的污染物,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,“吸濕增長”,產生新的二次顆粒物,導致空氣質量急劇惡化,形成重度霧霾。2018年的幾次對重霾形成機理的“專家解讀”,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公關聯合中心的專家們也都認為顆粒物在空中“吸濕增長”,是重霾爆發(fā)的三大原因之一 (其余兩個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和靜穩(wěn)天氣) 。
目前大范圍應用的濕法脫硫工藝每小時向空中排放 20 萬噸水蒸汽, 占人工排放水分的 80%。 因此, 霧霾治理的關鍵是降低這些煙氣中的濕度,對脫硫出來的“有色煙羽”進行 “除濕脫白”,以減少向空中排放的水分, 同時也減少隨煙氣排出的超細顆粒物。目前已經有一系列“除濕脫白”技術,包括干法, 鈉法, 煙氣余熱回收,噴淋除濕等,正在部分城市燃煤鍋爐改造上應用。
最后,何平博士表示, 經過不斷的討論,研究和實踐, 對于中國重霧霾形成的原因越來越清晰,霧霾治理的有效方法已逐步顯現,他希望所有城市采取積極的行動,治理 “有色煙羽”。“有色煙羽”消失之時,才是重見藍天之日。
(注: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。)
來源:IFCE
特此聲明:
1.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(fā)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